「本文来源: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原标题:天津:文旅融合让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核心提示:天津作为重要的大运河节点城市,充分挖掘、整理运河的历史文化,利用其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推动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通过文化引领、文旅融合,实现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新华财经天津9月2日电(记者王宁 李亭)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弘扬大运河时代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天津作为重要的大运河节点城市,充分挖掘、整理运河的历史文化,利用其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推动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通过文化引领、文旅融合,实现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千年运河焕发新活力
天津因运河而兴。作为世界上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在天津境内总长近公里,其中全长71公里的“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不仅滋润了两岸的人民,也为天津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推动运河文化传承和发展,年12月,天津公布《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年)》(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托运河文化遗产和资源,推动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运河重要节点,全力构建以点带面、以面带全、以节点集聚要素资源,辐射带动周边的发展格局。
西青区境内大运河总长度约34公里,位于这里的杨柳青镇,是受运河影响较深的典型代表。杨柳青诞生于大运河、子牙河二水之间,明清时期曾是运河漕运的重要枢纽、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的集散地,独具特色的年画文化、大院文化、精武文化和赶大营文化等传承至今。
今年4月,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方案经天津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该公园规划占地面积余亩,分为历史名镇、元宝岛、文化学镇等三个板块,总投资52亿元。项目从年下半年开始规划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据介绍,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坚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突出大运河天津段文化特色、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提出建设“三岔河口”“杨柳青古镇”两个核心展示园和三岔河口集中展示带。目前,相关规划已完成,部分板块的考古挖掘和文物保护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
“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不搞政绩工程,不搞房地产开发,不搞过度商业化。项目聘请国际国内顶级团队进行设计,形成概念规划设计方案。”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项目体现‘中华魂、明清风、天津味、年画神、运河韵’,全力打造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化建筑的胜地、文化交流的平台、文化消费的场所、市民乐活的家园,将成为展现大运河历史风貌、呈现时代风采、彰显津沽文化价值的国家级标志性工程。”
文旅融合 科学再开发
记者了解到,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通过文化引领、文旅融合来解决“怎么保护、怎么运营”的问题,充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资源。
漕运文化、年画文化和赶大营文化,是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所在。如何将这些文化价值呈现出来?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筑,规划设计的中国年画博物馆、崇文书院等都是对杨柳青历史文化的反映。
据介绍,项目实施者通过研究历史典籍,梳理杨柳青古镇形成过程,确定河道范围、渡口位置、历史街巷格局,不断恢复古镇的历史空间格局,并按照“留古、承古、扬古、用古”的原则,采用明清古建筑形式,充分展现古镇的历史风貌,借鉴《清明上河图》的展现手法,重塑建筑风格,实现历史场景再现。
目前,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引进乡伴文旅集团投资合作,已经进入前期设计阶段。针对历史名镇板块,采取“再活化”方法,保留现存余所老宅,按照“城市针灸术”理念进行历史人文修复,发展特色旅游、特色民宿等业态,把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下来。针对元宝岛板块,采取“再组织”方式,通过恢复过去的杨柳青曲苑堂、运河水街、非遗文化街等,汇集相声曲艺、非遗体验、中华老字号等业态,定期举办年画制作体验、民俗活动表演、运河游船等活动,打造民俗文化小镇。
此外,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突出使用功能,与北京德云社、天津北方演艺集团等单位合作,建设曲艺、京剧、话剧演出场地,吸引全国观众。同时重点发展教育文化产业,建设非遗教育基地,推动运河文化传承发展。
据介绍,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来津旅游主要目的地和天津文化网红打卡地,预计每年将吸引游客万人次,实现各类收入30亿元以上。
突出特色 保护中发展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仍需科学谋划、加速推进。专家指出,处理好保护传承和综合利用的关系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
首先,强化规划引领,彰显城市特色。天津市津南区政协主席方昀表示,当前,天津市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区,都把天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加以推进。建议各方加强协同,整合天津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将天津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范围从北、南运河和三岔河口海河段拓展到北、南运河和天津海河全境,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具有天津传承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的公共文化载体,实现综合传承利用。
其次,统筹建设重点,整合津沽文化。方昀建议,除将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作为天津市大运河标志性工程之外,可同时打造三岔河口等其他区域运河文化公园。全面提升天后宫、大悲院、金汤桥、桃花堤、大红桥、西站主楼等大运河相关遗产的保护利用水平,提高运河沿岸的交通便利度和文化旅游结合度,突显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三,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发展。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薄文广指出,运河文化开发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实施运河岸线防护、绿化、景观等项目建设,边开发、边修复,改善北运河、南运河和海河的水生态环境。
第四,引入智能科技,提升展示效果。薄文广还建议,依托天津市正在实施的数字化发展步伐,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及展示区的5G网络全覆盖。通过建设数字云平台,利用VR等数字技术,对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