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津旅游 >> 天津旅游介绍 >> 正文 >> 正文

十一去哪儿走和我去天津钓鱼人民资讯

来源:天津旅游 时间:2023/2/1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汽车周刊」

“在真正的钓鱼佬眼中,每一个有水的地方都是鱼窝。”——出自钓鱼吧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多水的地理特征让天津这方水土孕育出了自身的钓鱼文化。生长在这片土地,很难不与这项“运动”有所交集。

人生第一次钓鱼大约是6、7岁的时候,与家人一起,钓法是手杆搭配传统七星漂,第一杆即中一条半斤左右的鲤鱼,以此正式揭开了我钓鱼生涯的帷幕。此后的几年,我接触过传统钓、台钓、筏钓、矶钓、路亚等淡水钓方式,最常去的钓点便是海河、潮白河。

说起海河也许外地人会比较陌生,但对天津的市民而言却是无比重要的存在。天津的旅游风景区、市民的休闲圣地大多集中于此。曾经有外地的朋友对我讲:“感觉五大道、意式风景区都是骗人的,没什么意思。最让我意外的是之前根本没考虑过的河边夜景,有吹萨克斯的老年乐队、表演跳水的大爷们、街头歌手,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钓鱼人,这时候才感觉真正融入天津。”

的确,海河是这座城市的发源地,城市布局便是依河而建。尤其到了夜晚,周围景观灯亮起,海河才真正醒来。因为身处市区,吸引了不少年轻家庭到此,孩童手持鱼竿,父母则在身边言传身教。虽然海河中大鱼非常少见,但几尾小小的鱼也能让人们收获快乐。

与海河不同,前往潮白河的“钓鱼佬”并不是以休闲为目的,装备也更为专业。原因也很简单——“好吃”。

自小便听长辈讲潮白河的鲫鱼最好吃。时至如今,潮白河鲫鱼已经和小站稻、沙窝萝卜、七里海河蟹一起成为了带有天津特色地标的产品。

潮白河最近的钓点距市区大约35公里,但这也无法阻挡每到节假日大批车辆在清晨集中出城,开往宝坻方向。如果出发晚半小时,也许连停车位都找不到。摆好钓椅、钓箱,架起“长枪短炮”,一坐便是一天。虽然周围有不少商贩在售卖“潮白河鲫鱼”,但对天津的”钓鱼佬“而言,吃自己钓上来的鱼才是最后的倔强。

18岁前,我从一窍不通,到知道如何调漂、看懂漂的信号,如何聚鱼、做窝等等,接触和学会的知识越来越多,乐趣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要人带着钓,到现在可以带着人钓,其中的心路历程只会自知。

总有人和我说,“钓鱼是一项老年人的运动”。我只能回应到,中国的古诗里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有“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钓鱼这项运动的魅力本来就不只为老年群体独享。

据中国渔业协会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大约有1.4亿钓鱼人群(每年至少参加4次以上),全国18岁以下的钓鱼爱好者占总数的13%,18至24岁占10%,25至45岁占46%,而且这些数据每年都在持续增长。可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钓鱼大军。

此外,根据天猫披露的消费洞察数据,有万95后每年购买垂钓产品。仅仅在年活动期间,天猫平台垂钓用具消费者人数就超30万人。也许年轻人对待钓鱼这件事,与中老年钓鱼爱好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既要专业感,也要把度假休闲的气氛营造起来。在节假日,约上三两好友,自驾出行,一起在户外小聚,不乏是一种社交的好方式。

事实上,在国外留学期间,因为当地政策原因,我不得不放下这项“运动”。回国后对钓鱼的兴趣也大不如从前。但最终我选择再次拿起鱼竿,因为钓鱼带给我的是一种兴奋,一种期望,一种成就,一种认知,是多种感触夹杂在一起的独特人生体验。

有高兴、狂喜、失望、落寞相互交织。但是有一种感触是始终不变的,那是与自然亲密的接触,全身心的融入。享受水面上吹来的微风,沐浴照射在周围的阳光,中鱼后肾上腺素的骤升,以及”空军“带来的失落。每种感受都是钓鱼的一部分,无关年龄。

环球时报旅游周刊

环球时报时尚周刊

环球时报地产观察

环球时报前沿观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