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法鑫,浙江杭州萧山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美术学院),人民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教复旦大学、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院。
序
年12月21号,农历冬至日,应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院传统艺术院贺院长邀请,前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坦头镇榧树村村东南的“极乐寺”,参加“弘一法师弟子回家”的一个活动。当时有些纳闷,怎么弘一大师同位于榧树村的“极乐寺”有什么关系?到后才知道榧树村谢氏家族是名门望族,在天台有多年历史。其谢氏族人在多年的时间里出现大量优秀人才,在各领域均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谢氏家族因出现谢国钦、谢国梁而名噪当时,谢国钦、谢国梁留学日本与当时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是同学,弘一法师出家后,曾来到天台居住在谢国梁家,谢国梁为其在“极乐寺”修建书画工作室(后详叙)。有了这段渊缘,“极乐寺”举办这个活动也就很正常了。当时从扬州来了弘学会的不少书法家及弘体书法的传承人,召开了弘一学术研讨会,并进行了书法交流、赠送书画等仪式,同时也来了当地不少领导和媒体,这说明天台县有关部门对弘一法师文化艺术成就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民族文化尊重和弘扬。后进行实地访问调查,走访周边地区,发觉这榧树村至“极乐寺”完全可以建成一条文化旅游观光线,实现国家倡导的“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榧树村沿革、人物
榧树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了,村北有两山环抱,东南有一山拱卫,南面有大片农田,村前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溪流经过。远处群山逶旖,实乃风水宝地。
榧树村村民绝大多数姓谢,其祖先是当时的临海人谢似孙,他从临海城东的下渡村来到天台的灵溪村,先寓居了一些时光,再从灵溪村向东北方向行走,他的目的是想找一个理想的居所。有次走到长着一颗榧树的地方,环顾四周发现是块风水宝地,他欣喜万分,决定迁全家在此地定居。谢似孙,字幼如,(年-年)榧树村,谢氏第一代始祖。
谢似孙,有着显赫的身世,是南宋朝散大夫御史中丞谢深甫(年-年)的后代,是南宋理宗的皇后、南宋末年太皇太后谢道清(年-年)的嫡亲侄儿。南宋危亡之际,谢道清令谢氏族人各自隐藏各地,以免祸及生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谢似孙才来到天台榧树村这地方避难,自此在榧树村繁衍生息。这个村一开始不叫榧树村,而是叫榧木村,到了明代时才改名榧树村。
榧树村谢氏族人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优秀人物,宗谱记载:刑部侍郎,谢翱(天禧五年二月二日);翰林院学士谢绛(元祐二年七月二日);承化郎谢诰(宗甯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吏部侍郎谢克家;補将侍郎谢克俭;補右迪功郎谢克念;宋度宗除枢密使谢堂;兵部尚书谢谔;吏部尚书谢敷经;承节郎谢会龙;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迁卿;钦加三品衔孝廉方正两江水陆营务处江南太守谢梦兰等俊才志士。
其榧树村人才辈出,近代因出了谢国钦、谢国梁兄弟而更加名噪一时。我拜访了谢章爱老人(老人家今年89岁高龄,眼不花、耳不聋,记忆力极强),我与他交流了几个小时,从他老人家那里获得了很多关于榧树村和谢氏家族的情况。他说起谢氏兄弟,谢国钦、谢国梁特别兴奋,说:谢国钦、谢国梁受过严师教诲,其师是大名鼎鼎的戊戍变法英雄康有为。当年康有为戊戍改革变法失败后,逃离京城,来到浙江宁海县王爱山,碰见上田溪村老花(花姑大),康有为问花姑大想找个教书的地方,以教书维持生计。花姑大说:天台榧树村有一户人家,主人谢衍凤,他有二个儿子,想请一位教书先生,康有为就跟花姑大来到天台县榧树村。谢衍凤见后很是高兴,就留下康有为在榧树村教其二个儿子谢国钦和谢国梁学习文化等课程,康有为在榧树村教谢氏兄弟三年。因谢衍凤拖欠酒税,当时的天台县县令亲自来榧树村催缴,前两次去没见到谢衍凤,第三次县令又去,来到他家中堂,刚好碰见康有为,县令马上跪地称先生为何在此?原来县令是康有为的学生。康说:我在此地教书,县令也没说什么,就问康有为,您有什么要求或需要帮助的?康有为说:这二人是我学生,请你多多照顾,很抱歉,我要走了。这时谢衍凤也回来了,对康有为说:先生留步,请先生留言,当即拿来笔墨纸砚,放在大门口的地方上。康有为写了三幅对联。
漂流枫槎无归处,重入大海作尘埃。
牧野鹰扬百世功名方半度,龙蟠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
忆昔有龙曾作浪,原今无虎再兴风。
写完字后,康有为拂尘而去,可惜这几幅对联文革时候被毁了。由于当时康有为是乱党、乱国分子,怕受连累谢衍凤家也远走南洋避祸,再也没有同康有为见面。(谢章爱老人口叙,我记录).
由于康有为教育有方,谢氏二子谢国钦、谢国梁学有所成,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法科,期间与李叔同相遇并同学(李叔同,弘一法师)。
这对兄弟才华出众,年,谢国钦当选国会议员,当时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亲笔题写“国会议员”,匾额至今还保存在谢家故居里。
兄弟俩学成归国后,谢国钦从政,谢国梁怀桑梓心到东北经管农场,据谢章爱老人口叙,在东北期间,谢国梁在东北长春育有一子“陆平”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这事有待考证。陆平在上世纪文革期间被打倒成右派,有专案组成员专门到榧树村调查,因为在长春陆平的家里,当时空无一人,其下放时陆平也要求到榧树村。
榧树村建村余年,(南宋时期)村子的布局以八卦图形设计,时至现在有不少古道保存完好,村里的供水系统非常先进,有溪水绕流全村,为村民用水提供便利。由于年代久远,宋元时期的建筑已经难以见到,现存的古建大多是明末清初的建筑式样,也有部分民国时期建筑。现存最完整的是宗族祠堂和戏台,祠堂的庄严宏大是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昌盛和兴旺,谢氏宗祠气度不凡,说明谢氏族人的声望和成功都是很高的。这所祠堂是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已经经过多次整修,但原貌不变,上书“谢氏祠堂”四个楷体大字。祠堂进门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古戏台,虽经后代多次修缮,但原始精湛的建筑工艺,隐藏在高贵侈华之中,飞檐翘角与重叠的斗拱尽显匠心之独具。戏台顶部绘有龙凤图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戏台
的后壁墙上书写一个大的“镜”字,这个古拙的镜字里可以读出谢氏族人对人生的自律。以镜照人可以知美丑,看到前后,然后分析人生的悲欢离合,痛苦荣辱,以镜为鉴,知得失,意义深远。双柱撰联及二只石狮,显示威严与庄重。左右两边厢房,与戏台祠堂建筑高度吻合,结构一致,但由于年久失修有破败之象(建议修复维护)。后壁上方写着“宋丞相封鲁卫王溢惠正谢公家庙”,从中可以看到,这祠堂供奉的是整个谢氏族人引以为傲的南宋丞相谢深甫,谢深甫去世后被追封为鲁王、卫王,溢惠正。谢深甫有专门写天台的一首诗:溪绕青山路绕溪,山长水曲路高低。晴滩浅湿舟如荡,危磴棱层石作梯。晚照荒村飞鸟入,秋风落木败蝉嘶。碧云四合长天暮,转使乡关望眼迷。这首诗描写天台景物十分细腻,对谢氏后人居住天台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可是谢深甫没有想到的(因为谢似孙带族人家属定居榧树村已是谢深甫去世一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冥冥中先人对子孙还是有眷顾之情的。)据谢章爱老人介绍,宋代时榧树古村落为阴阳两极界线,南宋惠正公宗庙(即大祠堂)有墩睦堂、状元及第、旗酒遗风、主持道学,明代时的石墙,石窗,鹅卵石铺就的古道,至今还有部分保留。中央祠堂简称“三房祠堂”,办过天台县立“苍宝小学”。主办人谢惠宝、谢国钦、谢国梁、谢阿雪、谢希涯、谢秀山、谢国培先后当过校长,培养出不少名人。
高山祠堂是八卦太极图中心点,后角有三间房子是阳极中心点,整座村庄象鲫鱼一样头大尾小,高山祠堂上山有五十四级踏道,(台阶)非常壮观。台阶旁有元末明初方国珍将军庙一座(护国将军),桥头有节孝坊一座。整座村庄有八个门,按八卦,八方八个方位排列……..现在均破坏,损坏严重。东边路上有圣旨亭一座(宣统三年),村外西南方有水口庵等古迹等,很多都被人为毁坏(尤其是上世纪文革期间)。现在村里被保存最为完好的是谢国梁回乡后建的当时榧树村唯一的三层楼房,这楼中西合璧,有明显的日式风格。另外还有几座四合院,由于年久失修已破败,但修复问题不大,因地基保护完整。整个古村落的面貌还是十分明显的,村落如果进行重新规划恢复原貌,那是完全另番景象了。
弘一法师足迹
弘一法师(-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另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年10月13号圆寂于泉州。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关于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广有介绍,本文不作敷述。
据谢章爱老人口叙,年春天,梁国梁奔兄丧后(谢国钦去世)返回东北路上,在宁波遇见同窗好友弘一法师,取消了去东北长春的念头,邀请弘一法师一起回到了天台县坦头镇榧树村老家,请弘一法师居住在自己家里,同时在村东南方的山里修建了“极乐寺”,并在“极乐寺”专门为弘一法师修建一间书画工作室。“极乐寺”地处两条山坑汇集的清幽山岙中,当地人叫叉岙坑。“极乐寺”是开山祖师谢寂云禅师命名的,取人间乐土、极乐世界之意,是寂云法师为迎接弘一法师来天台山朝山弘法特地建造的。
在年至年间,弘一法师时常居住在榧树村及天台山“极乐寺”创作、读书。谢国梁因兄亡故,感到万念俱灰,逐抛妻别子,丢下万贯家财,去了厦门南普陀寺,在那里剃度出家,法号“寂云”,可能在他与弘一法师认识的那一刻起,注定了他终将走上这条追求极乐之路。“寂云法师”谢国梁还是一位诗僧,在生前留下二百四十九首诗,整理成《农禅诗抄》。弘一大师在谢国梁出家后,也没有再来天台山“极乐寺”,上世纪文革期间“极乐寺”弘一法师书画工作室被毁,其许多作品也没有了下落,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年秋,弘一法师与谢国梁离开位于天台榧树村的“极乐寺”,同去厦门南普陀寺学道,路过泉州见气候适宜,山川灵秀,民风朴实,就终止继续前行,在泉州居住下来。据说(居住在承天寺)为“龙泉书院”提写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人读书”,相传明清时期有18位名人在“龙泉书院”读书,为承天寺老和尚70大寿题对联“老圃秋残犹有黄花标晚节,澄潭影现仰观皓月镇中天”。初冬回“极乐寺”,为“极乐寺”题了几幅对联“志意心身是通达古今的道,四大皆圆满才能普度众生”,“醒悟向前求正见,同学并进念弥陀”,“一家保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等对联,据说都遗失于文革时期,更多资料有待挖掘研究。
晚年时期的弘一大师,基本在泉州。年4月应邀去永春县“永春寺”,他出发前在泉州承天寺写了“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那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山河碎,表明弘一法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无奈。
他到永春后,住在蓬壶乡普济寺达日,这是他入闽14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普济寺原称普济禅院,创建于宋代,后废。明代成化八年(年)重修,弘一法师为寺门题对“闭门思过,依教观心”,“游衍书清,唾气名字”,这里写的一些均有弘一法师与天台山“极乐寺”相关联的事件。
弘一大师的前半生为推动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出家后,于当地的社会名流多有交集如,夏丐尊、径亨颐、徐悲鸿(徐经常进山去看弘一法师)、刘质平、丰子恺等人物,深研传统文化对佛学造诣精深。书法是其出家后唯一没有放弃的艺术活动之一,
年10月10日下午写下绝笔“悲欣交集”后,于10月13号圆寂于泉州仁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传承与发展
榧树村具有很强的人文地理优势,有余年历史的古村落,历代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如果充分挖拙和整理,古宅加以修缮和保护,发挥自身优势,特别是文化旅游项目接轨全县包括全市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中去。传承与发展均需要人才,要积极广开才路,引进优秀人才,要做到人才优先理念,突出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榧树村人文地理优越,引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打造全新文化榧树村、历史榧树村、宗教艺术榧树村、旅游观光榧树村、艺术教育实践村……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十四五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基本国策。今年二月二十五日,国家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局,农村农业部托管。乡村问题是三农政策的核心,只有农村、农民富裕了,才是摆脱贫困,真正走向小康的基础保证,实现农业整体健康发展,保证国家稳定和繁荣,实现美丽乡村、富裕乡村、环境治理乡村、文化乡村、科创乡村、特色乡村、智慧乡村等,是实现农村,农民不再贫困,走向小康有效手段,也是实际宿小城乡差别、贫富的最有效办法。我们榧树村有着雄厚的文化基础,实现以文化乡村为目标,打造以文化、旅游为方向带动产业发展,如民宿、餐饮、文化服务、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小吃等,发展乡村经济,使农民快速实现繁荣富裕。
文化旅游
天台人文荟萃,历史久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又在浙东唐诗之路重要节点上。(近年来沿唐诗之路各县市进行了大量投资和景区景点建设。天台,佛教天台祖庭、道教南宗发祥地、寒山子隐居地、济公故里、第一个围棋之乡,闻名国内外。)《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国家级重点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更是名声在外。
榧树村应该借助天台这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优势,打造自己已具条件的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村,作为浙东唐诗之路节点中的一个支点,与区块链接起来。
具体行动规划:
一、请专业城乡规划设计院,做总体规划设计。(提出设计设想和规划)。
二、以文化乡村为目标,文化、旅游、教育艺术展示、培训交流及相应配套设施为目的的具体规划设计。
三、打造榧树古村落至“极乐寺”,文化游览观光长廊。
四、恢复、修缮古树落,建设各种配设施,如展厅、展览馆、作坊演示空间、戏曲演出场所。规划各类区域、公共场所。如:停车场、休闲餐饮区块、展示展览区块、古村落观光区块、文化艺术表演行动区块、艺术品,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经营区块。
五、扩建天台山“极乐寺”,恢复弘一法师当年书画工作室。
六、规划设计重点课目:弘一法师文化艺术的弘扬及谢氏家族人物宣传,谢国梁诗词文化的思想进行挖掘,结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连在一起,在谢国梁故居建康有为纪念室或陈列室。
七、本课题是打名人牌,前提是要深入研究名人效应和实际工作中具体事项和目的达到高度一致,不能把名人和文化当成一个壳,而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导致项目的虎头蛇尾。
八、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优势联合,旅游管理和旅行社,旅游公司等专业部门进行广泛互动和宣传,建立相关合作纲领和规章制度,联合可以联合的一切力量,共同把事业做好、做强、做大。
九、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报告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帮助、指导。积极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取得业务上的支持和帮助。
十、与周边乡村处理好关系,最大限度的做到资源共享,推动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做到双赢、共赢、共同富裕奔小康的目的。
艺术教育与实践
建立专业的文化艺术教育职能部门。现在全省中小学校都建有校外第二课,要充分运用名人影响力,以弘一法师文化艺术思想为指导,定期在文化村内搞各种文化,艺术(如绘画、演艺、声乐、书法、诗词等活动)联系附近中小学校师生进行互动和创作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在区域内进行课程开发与实践,在课程教育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工作能力和实力。
唐诗之路沿线风光旑旎、风景如画,又有很深的文化内含,每年有很多文人墨客,艺术家,画家在旅游创作。本人考察了榧树村周边地区,可以入画的景点很多(如古建筑九龙潭),可以参考浙江丽水和江西婺源模式,创办以榧树村为中心的画家写生与创作基地。现在很多大学艺术类学生,都要去野外写生,努力打造好绘画写生的硬件环境,吸引户外写生的艺术家(画家)及学生到榧树村。这对扩大榧树村的影响,提升榧树村的品位将起到深远影响,同时也推进了经济的增长,是一举多得的最佳方式,餐饮业、民宿业、交通业及公共服务业定将会有长足发展。
定期邀请名师大家作专题学术报告,联络全国弘一法师研究会的成员及弘一法师弟子,在天台山“极乐寺”弘一法师工作室进行学术交流,书画作品创作,展览展示或作公益拍卖等活动。这些活动均打造成文化村的主导产品,配合旅游观光业的整体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艺术内容,避免了普通景区过景即忘的一般模式。
物产开发
物产:地方产品,特色产品与区域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以榧树村文化村为核心的村落经济,地方特色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包括吃、玩、娱乐、健身、养生等产品,能带动区域内经济收入,也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游客的趣味性和实际需求。在产业方面有更多的行业门店可以开门营业,集聚人气,方便游客各方面所需,如特色小吃等。在购物方面,如天台的乌药制品,茶叶等特产。对地方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拓宽更广泛空间和市场。
可持续发展
能否做强做大不断发展,在大数据网络时代的今天,给每人的机遇是差不多的,关键要有战略眼光和与时俱进的工作热情和精神。至关重要的是人才,有了发展的框架和项目基础,去实际运作和实施的是人。榧树村的自然条件在本人认为是非常好,区域内先链接,以榧树村为中心方圆几十公里内,有非常多的景区、景点,可以完整地打造成一个联合共同体。现在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备,在东面2公里外又有天台县最大项目(九龙蓄能电站)在建,建成之后将成为一处人文自然景观,把榧树村人文文化内容纳入其中,把人文、文化景观与大自然有机结合,建成一个全新的景区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再将唐诗之路一带景区连成一片,一定会成为天台一颗耀眼的明珠。
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上讲,最近定制十四五计划,对乡村振兴,三农政策,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已定详细的发展计划。在如此大环境下,如何做好榧树村乡村振兴(文化乡村)这篇文章,需要天台县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