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城市,有狗不理包子吗?/图虫创意
“狗不理干不下去了?”
在看了最近的新闻后,你很容易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今,在中文互联网上检索“狗不理”,多半都紧随着“走下神坛”“走上末路”“输给时代”“毁掉百年品牌”之类的点评。
舆论集体看衰“狗不理”,并不是没有理由的。种种解读,其实都源自上周爆出的一则消息——“狗不理退出新三板市场。”
在不少人较为朴素的认知里,上市是好事,退市肯定就是坏事,在眼下这个餐饮遭受重创的节骨眼上宣布退市,还不约等于“狗不理要关门大吉了”?
位于北京大栅栏的狗不理包子店。/图虫创意
事实上,三板市场并非久留之地。
严格来说,三板市场其实是带有过渡性质的“场外市场”。一方面,它接受从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退市的公司挂牌;另一方面,它让还不能进入上述市场的企业先在这里“热身”,增加流动性,扩充资本,准备转板上市。
再加上,近年来新三板资本市场活跃度较低,融资功能不强,已经有不少中小微企业选择退市降成本。还没过半,就已经有将近三百家公司从新三板退市,去年则有家。
尽管狗不理对于退市缘由语焉不详,但从其业绩连年增长的财报来看,狗不理这波退市,还真有可能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狗不理退市公告
说到底,这次“狗不理退市风波”的舆论反应这么大,与其说大家是真的关心狗不理退不退市,还不如说是终于逮着个机会,能够好好吐槽一下这个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了。
这几年来,从外地游客到天津市民,无不是提起狗不理就撇嘴,“狗不理”变成了“人不理”。
一句话,天下人苦狗不理久矣。
沉迷资本游戏的包子铺
“竹板这么一打呀,是别的咱不夸,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这包子好在哪?它是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
20年前守着电视看冯巩表演的观众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如今提到狗不理,人们再也不是想要“夸一夸”,而是“骂一骂”了。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狗不理包子”再也不是人们记忆中的样子。
是从卖咖啡、卖面膜、做益生菌包子开始?还是从两度IPO失败,仍然一心上市开始?又或者,是从国企改制开始?每个人大概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人们谈论狗不理,再也不是说包子多好吃,而是它又闹出了什么幺蛾子。
据说,劝阻不明真相的外地朋友走进这扇大门,是每个天津人不容推卸的责任。/图虫创意
年,拥有年历史的天津狗不理,被另外一家百年老店同仁堂以1.06亿元投标并购,后者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曾通过拆分、更名、资本运作,在上交所和港交所达成了“一笔资产三次上市”业界传说。
有了同仁堂的加持,狗不理的上市一路本应一帆风顺。然而现实却是在资本市场遭遇了两次触礁。
在年首冲IPO失败后,狗不理韬光养晦了两年。年初,狗不理放话将并购美国某知名连锁咖啡企业,为上市造势。但同年7月,在证监会公布的终止审查名单里,人们还是找到了狗不理的名字。
前两天,有专家分析称狗不理的退市体现了老字号的因循守旧,并认为狗不理“不能一味消耗前人留下来的招牌名气,而是应该大胆创新、坚持本心”。
问题是,这些年来狗不理的大胆创新,还少吗?
狗不理,想说爱你不容易。/图虫创意
将时针拨回几年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狗不理集团曾多次在拓展多元化业务的边缘大鹏展翅。
比如,年的“狗不理卖咖啡”事件。
当时,狗不理以万元的价格,取得了澳大利亚咖啡连锁品牌高乐雅的中国特许经营权。
董事长张彦森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5年内开连锁门店家。
5年时间转瞬即逝,别说家,高乐雅的门店数量连20家都快要守不住了。
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