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我参观了位于天津西青区的运河文化主题规划馆。朋友们都知道大运河,她始建于公元前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大运河于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流经天津,在天津境内以海河三岔河口为界,分为北运河与南运河。可以说,天津因运河而生,大运河见证了天津的发展历史,并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
题图:天津被称为“大运河载来的城市”。
据史料记载,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南运河与北运河交汇的海河三岔河口被誉为“天津摇篮”。从元代至清中叶末期,天津一直是大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运河在天津的繁荣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天津丰富的运河城市文化。
天津运河文化主题规划馆坐落于西青区中北镇津杨路上的华侨城美亚创意文化园,该园区由旧厂房改造而成,于年8月开园。
与同行的朋友们拾阶而上,运河文化主题规划馆就在前面的旧厂房里。
规划馆入口。
一进展馆,先看到的是“水镜西青”多媒体显示屏。天津西青区秉承“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一轴多片区”的全域文化旅游空间。
规划馆展厅总面积约平方米,左侧是一幅全长19米的《津门上河图》,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集中展现了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西起杨柳青、东至三岔河口及运河入海口范围内大量的历史文化建筑和人文风情景观。
参观须知。免费参观时间是上午9点至下午17点,周一闭馆。
大厅中央有个下沉式展厅,大屏上显示着即将举办的主题活动。
从右侧开始参观。以“抚今追昔,回望历史”为主题,走廊两侧以图文形式展现大运河在天津的故事。图片下方是大运河流经天津西青区的村镇地名。
继续往前参观,展厅空间挺开阔。
“大运河文化的承与建”,顾名思义,包括传承和建设两部分。主要介绍了京杭大运河(西青段)的专项规划和发展目标,其中,运河国家公园的建设将是一大亮点。旁边的大屏幕对文字进行了动态解读。
接下来是专业规划介绍。大运河西青段的规划主要包括一轴、四域、三带、十四纵轴、十七段、三十六景、四重点片区的总体框架。其中“四域”包括西青区西营门街、中北镇、杨柳青镇、辛口镇四个区域,后面是更详细的说明。
墙上这个设备挺有意思,不仅可以用耳机听介绍,还能一边看着小屏幕。旁边的铭牌显示,天津八孔闸,是历代帝王南巡之地。
辛口镇是在运河冲刷滋养下诞生的生态农业型村镇,在“保持田园生态魅力”的定位下,该镇将打造“运河生态风貌观光展示区”。顺便提一句,著名的沙窝萝卜就出自辛口镇。
杨柳青镇作为大运河孕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处于运河西青段的核心区域,将打造独具特色的运河古镇旅游区。
展厅中部是对精武体育会的介绍,创意独特,可翻页阅读。精武体育会源于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年在上海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历史最悠久、成立最早并有深远影响的民间体育团体。大侠霍元甲出生在天津静海小南河村,如今,小南河村隶属于西青区精武镇,并建有霍元甲故居纪念馆。
这个展厅的设计有点意思,用铁圈(同心环)和灯光表达大运河之美,配以音乐和屏幕。上下呼应,从视觉和听觉上体现出大运河流动的效果。
从侧面看,与大运河相关的文字,带给观者相应的知识点。
这件艺术装置名为“行水圣殿”,文字说明比我写得好。
接下来是对中北镇的介绍。作为天津“西部新城”核心区,中北镇承载着提升城市文化使命的责任。运河文化主题馆就在该镇辖区内。
西营门街,定位于时尚都市文旅休闲区。
这几个吊灯造型别致。
分别将几种“号子”的名称映射在地面上。
吊灯内部对“绞关号”的介绍。
再往前走,就是对天津城市的总结介绍——如题图所示,天津就是一座“大运河载来的城市”,并因运河而繁荣兴盛。
再看到《津门上河图》,不到一个小时的参观就结束了。总体来说,目前运河文化主题规划馆的内容还相对简单,展品也不够丰富,但对于人们了解天津、西青与大运河的历史关系和相关知识等还是颇有帮助的。相信随着国家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越来越重视,天津运河文化主题规划馆以及运河文化公园等项目的建设会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