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新剧《风起洛阳》,你看了吗?
“亲王”马伯庸原创剧本,黄轩、王一博、宋茜领衔主演,《长安十二时辰》原班人马打造……一开播,《风起洛阳》就赚足了眼球。
《风起洛阳》海报
上线首日,热度登顶
不得不说,抛去主演演技和网上的“风风雨雨”,这部剧无疑是值得一看的,精彩紧张的剧情、华丽紧凑的打斗,无不让人大呼过瘾。
当然,最为瞩目的,还是故事背景中,繁华至极的洛阳城。
从熙熙攘攘的市井百态,到引爆全城的豪门大婚;从突如其来的集市厮杀,到告密引发的历史风云.....
包罗万象却又丝丝相扣,汇聚成一个独属于盛世的恢弘风气。
这是洛阳,孟浩然诗句中“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的东都,是令无数人魂牵梦萦的“神都”。
身为“天下之中”,无数文人商贾聚集于此,佛教风气大盛,堪称当时的宗教中心……这一切,都与它的城市规划不无关系。
01
洛阳,天下之中
如果说,《长安十二时辰》的长安,是唐代盛极而衰的转折点,那么,《风起洛阳》中描绘的神都,必然是容纳着无数盛唐的风云气象。
《妖猫传》片段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有诗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号称“天下之中”的洛阳,北望太行、南连江淮,群山拱卫,两河环绕。
秀丽山水滋养出的肥沃水土,辅以便捷而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自上古以来,这里就成为历代建都立邦的“首善之区”。
“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描绘了周朝营建洛邑的历史,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建城宣言
虽然对古代洛阳究竟是几朝都城,学术界一向看法不同,但有一点应是不争的事实——自夏王朝起,到宋代中国经济重心转移之前,华夏文明的核心区便几乎没有离开过这里,历代建都往往与洛阳密切相关。
按照通行的统计,共有九十七位帝王在这里演绎了自己人生的悲欢,决定着中国历史的走向。
图源:网络
洛河两岸,35公里的范围内分布了五座大都城遗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居东,周都王城与成周城居西,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横贯其间,形成“五都荟洛”的景象。
而在这几座城池之中,隋唐洛阳城无疑是颇为传奇的一座。
网友制作的洛阳建模鸟瞰图图源:网络
它的建筑时间足够传奇。隋统一后,隋炀帝为了进一步控制关东和江南,即位的第二年便下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城,即后来的洛阳。
偌大一座城池,仅仅十个月后,便宣告完工。
应天门航拍图图源:摄图网
它的形制也与众不同。乍一看,这座城池抛弃了中国传统的中轴线思想,顺应山水之势,让宫城与皇城坐落在城池的西北方;而原本近乎规整的正方形城池,则被洛河打破。
行走城内,几条大道纵横交错,将衙署、寺庙、住宅、市肆隔开,划分出一个个小世界,而一个个小世界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繁华洛阳。
隋唐洛阳城布局示意,制图:艺旅文化
即使沿袭了北魏洛阳城、隋大兴城以来,由宫城、皇城、外郭城组成的“三城制”模式,这座平地起建的都城,也展现出全然不同的风采。
若是俯瞰隋唐洛阳城,更是惊叹其展现出的雄伟与壮阔。
洛阳市博物馆内的地形图图源:摄图网
一道洛水穿城而过,将近乎规整的城池分为两半,仿若天际的银河流入人间:“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而发达的水系带来的除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园林、池沼,还有交错繁忙的运输环境。
来往交错的船只商贾送来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也填满面积高达43万平方米的含嘉仓城,将洛阳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天下之中”。
02
西北宫城,独树一帜
洛阳城最特别的地方,莫过于它“离经叛道”的宫城与皇城。
从地图上看,不同于中正对称的长安,洛阳的宫城、皇城并非位于全城中央,而是偏居西北。
有人说这是为了表示洛阳“下京城一等”,也有说法是西北方向是八卦中代表乾卦的方位,宫城居于乾位,则表示这是天子之位。
洛阳,盆地地形,西北较高
不过,最有可能的还是因为当时修建时的因地制宜。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将宫城与皇城建于高处,既易于保卫,也表达着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
无论如何,都足以让洛阳成为中国营城史上的一朵奇葩。
洛阳紫薇城复原图图源:站酷
但是,这并不代表洛阳完全放弃了中轴线的思路。这一点,在宫城本身便可看出。
自隋代起,洛阳宫城的创建就与天上的星辰脱不开联系。当时的宫城被分为七个小城,与北斗七星相对应。因此,自隋时起,这座宫城又被称为紫薇城。
隋唐洛阳城复原沙盘
不过,这七座小城并不是像北斗七星一样分布,而是居中拱卫着位于最中心的洛城,也就是大内,是当时的皇帝居住和朝政的地方,象征着天枢。
除洛城外,其他小城从东、西、北三面拱卫大内,承担着宫城的部分功能。如左右四城(东西夹城、东西隔城)为四辅星,东隔城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隔城为皇子公主居住的宫苑区,北侧二城(曜仪城、圆壁城)为禁军驻守之地。
除此之外,宇文恺在修建宫城时,还将涧河水引进宫城,并依水建造了众多池沼,其中最大的便是紫微城西北隅的九洲池。
洛阳宫城平面布局图图源:网络
应天门图源:摄图网
衔接宫城与外界的,便是著名的应天门。从应天门出来,就到了皇城,也就是太微城。
当时的皇城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政务中心。作为唐王朝的中央机关办公所在地,大部分的职能部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图源:网络
与隋代相比,唐代统治者们并没有对宫城做大的调整,只是略作整修,额外修建了上阳宫作为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最重要的宫廷政治活动场所。
武则天时期,又加盖明堂与天堂,使这座宫城更加壮阔与独树一帜。
21世纪重建的明堂与天堂,是如今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主体部分图源:摄图网
若是我们俯瞰全城就会发现,中轴线的痕迹,仍然存在在这座城池。
隋唐洛阳城宫城与皇城的位置是,宫城在北,宫城南建皇城,集中全部中央官署于其内。再看宫城本身,宫城里的重要建筑都放在轴线上,两旁对称地配列其它殿寝建筑。
若是俯视,宫城的中轴线布局一目了然。
包括这条从端门出来,一直到定鼎门的道路,可以视作是宫城中轴线的延续。以东为大片市坊,以西为广阔的禁苑。
“自端门至定鼎门七里一百三十七步。隋时种樱桃、石榴、榆柳,中为御道,通泉流渠。”——《两京新记》
就是图中标红的这条道路
作为全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这条以宫城为主要中心的南北轴线起邝山,穿宫城,过皇城,渡洛河,经定鼎门天津街开始,一路向南延伸。这条由实轴和虚轴组成的、长达数十公里的轴线,堪称成为整个建筑布局中的脊梁。
而对整个洛阳城来说,即使宫城居于西北,也没有落下中轴线的传统,反而将之融入得更为奇妙。古代都城中轴线布局在这里,可以说被应用和表现得淋漓尽致。
03
繁华南坊下的里坊制度
除了宫城之外,洛阳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繁华的商业图景了。但凡点进《风起洛阳》,没有人能不被洛阳南市的繁华吸引。
几代统治者的共同经营,让洛阳成为了一座雄视四海、气吞九州的巨大都市。天授二年,武则天“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这次迁徙,让本就人口众多的洛阳城迎来了新一轮的人口增长。
随着人口的恢复和发展,东都洛阳的工商业迅速地繁荣起来。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再现隋唐里坊区繁华市井图源:驴妈妈旅游
在这些被迁徙的人口中,有不少是工商业者,他们在洛阳重操旧业,使得洛阳城的商业更加繁荣兴盛。除此之外,唐朝的雄伟气魄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域商人,这些外域商人将国外的香料、金银器等运往洛阳,再将丝织品运往外域。
而《风起洛阳》的重要场景——南市,便是为此提供交易的最为重要的坊市之一。
图中标红的为南市
南市建立在原本隋代的都市上,位置未变,繁华依旧。“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
就如剧中大理寺高公的台词所说:“洛阳不可一日无南市”。
南市之盛,大约继续到中唐以后,在古人留下的各类文集中,我们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但是,偌大一个洛阳城,怎么会只有一个南市呢?
事实上,除了最繁华的南市,在洛阳的东北角与西南角,还有着同样繁华的北市和因为存在时间较短、几乎无人提及的西市。
图中标红的为洛阳的三个市场
如果说,南市是国内的大型批发市场,那么北市,就是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
为了北市的交通便捷,统治者在北市的西北“引漕渠,开新潭,以通诸州租船。”这一带的漕渠上,“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贩贸易车马填塞”。
因此,当时北市及其附近成为洛阳最繁盛的所在,文献所记洛阳的旅馆、酒家大部集中在这里。
洛阳水系图图源:《风起洛阳》、AA设计手绘
北市的繁盛,在当时洛阳佛教胜地伊阙的石窟群中,也有着相应的反映。
龙门西山南部有一处具前后室的中型石窟,窟前室后壁门上方刻有“北市綵帛行净土堂”八个大字,说明这座石窟是北市綵帛行修凿的;八个大字的旁边,还刻有“北市香行”等小字两行,说明北市香行的商人也参加了这座石窟的修凿工程。
龙门石窟”北市探帛行净土堂”拓本图源:宿白
龙门石窟“北市丝行琢龛”拓图源:宿白
洛阳坊市的繁华,也与洛阳盛行的里坊制度有关。
坊的形式最早出现于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又继而应用于北魏洛阳、东魏北齐邺城(主体在河北临漳县境),是游牧文化与汉地农耕文化结合的产物。
隋唐长安城,也是由一个个“坊”组成图源:网络
这样布局的好处显而易见,整个城池不仅方正严谨、道路整齐有序,非常满足强迫症患者的需要。而且,从管理上看,封闭式的里坊将各行各业分布于不同的坊市之中,有助于管理被征服的农业民族,也能防止本民族内不同势力的反抗。
也正是因此,即使有部分饮食店可以开在其他里坊,但绝大部分的商贾小贩都集中在以南市为代表的坊市之内。
对洛阳这样一座“国际大都市”来说,来来往往的交易都集中在这几个坊市之中,其繁华自然可见一斑了。
有趣的是,洛阳人在里坊的居住也是“物以类聚”,按朋友圈划分。像白居易,元稹这些文化人基本以白居易住的履道坊为中心,而太平公主宗楚客等这些皇亲国戚则以天街两侧为主。
“我住这里哦”,白居易如是说图中标红的地方为白居易居住的坊
不过,里坊制度实在是太影响生活质量了。唐后期经常有人在街上违章搭建,侵占和破坏坊墙;随着经济增长,封闭的市场也不再满足时代的要求。
于是,到了宋时,坊市制度便被街巷取代。如今的“坊”,只是以地名的形式,留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了。
杭州清河坊图源:地道风物摄影:卢文
04
无处不在的佛教盛景
除了繁华的商业坊市之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洛阳的佛教风气。《风起洛阳》中更为瞩目的,就是无处不在的佛教元素。
从大殿内供奉的卧佛像,到正在修建的天堂大佛,乃至联昉内悬挂的水晶珠帘,远远看去,佛陀的慈眉善目历历可见。
而剧中虚构的不良井,更是将佛教元素贯穿到了极致,一度让小艺想到洛阳的石窟造像们。
经由“凉州模式”“平城模式”“邺城模式”过渡后,洛阳的佛教石窟造像是走向完全中原化的“中原模式”之集大成者。
甚至可以说,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世界自唐代以后的佛教造像,无不受洛阳地区之影响。
图源:摄图网
如果我们以今天的洛阳市为中心,把整个河洛平原甚至黄河北岸都纳入到视野中,就会得到一个以龙门石窟、巩义大力山石窟(巩县石窟)为双壁的洛阳地区石窟群。
奉先寺全景图图源:洛阳旅游
龙门二十品,局部图源:赵亮
还有不得不提的天堂,在剧集中,天堂的修建是贯穿全剧的重要脉络。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和地位,尤其是到了隋唐,佛教大为兴盛,武则天对佛教的崇尚更是毫不掩饰。
天堂,就是当时武则天为方便礼拜修建的礼佛堂。这座寓意“至高无上之堂”的礼佛堂位于正殿明堂的北侧,是武周宫城内的核心区域。
剧中的天堂和斗栱
据文献记载,明堂建成之后,公元年初,武则天下令开始建造天堂,用时数年,几乎耗尽了国库。
然而,在历史上,这座武则天精心建造的天堂与明堂一起毁于大火(公元年正月),天堂存世只有短短6年光景。
天堂重建图图源:苏丹卿
洛阳佛教之盛,天堂的修建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事实上,自白马寺落址于洛阳后,佛教就在河洛一带风靡盛行。《洛阳伽蓝记》中,便记载了汉魏洛阳城中的一千多座佛寺。
白马寺钟鼓楼图源:摄图网
虽然经过周武宗毁佛的影响,到隋唐时期,洛阳佛寺数目大减,但是由于国家的支持、统治者的崇拜,以及外来高僧的交流,洛阳佛教文化并没有沉寂,反而更加发达。
洛阳城内的宗教建筑星罗棋布,寺观祠庙包括佛寺、道观、胡寺祆祠、庙宇等,里坊区内约有唐代佛寺二十座,道观十二座,波斯胡寺一座,祆祠三座,庙宇四座。
隋唐洛阳城中的寺院遗址一览资料来源:《浅议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之佛寺》田玉娥
其奢华程度也令人为之一叹。《朝野佥载》记:“安乐公主于洛州道光坊造安乐寺,用钱数百万”“薛师名怀义造功德堂一千尺于明堂北。”贵族们一掷千金,舍宅为寺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
如今,每当我们说起盛唐时期,津津乐道的,仍是昔年长安与洛阳的共同营造的繁华盛景。
从“天下之中”的选址,到偏于西北的宫城与皇城;从遍布全城的规整里坊,到天女散花般的佛教点缀。即使《风起洛阳》只聚焦于极少的场景,洛阳城市整体的繁华依旧贯穿其中。
无论这部剧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对我们来说,它能让我们回想起昔日盛唐的繁华,也算是达到目标了。
参考资料:
[1]贾鸿源.唐代洛阳宫城三朝建筑布局检讨——兼论其对五代及北宋宫城之影响[J].史学月刊,(07):39-50.
[2]杨园甲.隋唐洛阳城佛寺研究[D].兰州大学,.DOI:10./d.cnki.glzhu...
[3]魏美强.论唐宋都城坊市制的崩溃[D].南京大学,.
[4]谢山.唐代佛教兴衰研究[D].河南大学,.
[5]田玉娥.浅议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之佛寺[J].丝绸之路,(02):13-15.
[6]李久昌.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END-
编辑丨艺旅文化
设计
霂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