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但要好,头大身子小”“画中有戏,百看不腻”……在全国重要年画产地——山东潍坊杨家埠,这些年画创作口诀被人们广泛传诵。从中不难看出杨家埠年画的蓬勃面貌和与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
1月7日至8日,“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第三站来到杨家埠,采风团成员详细了解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绘制技艺、传承保护现状及新年画创作等方面情况。
博物馆里的年画故事
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有一座占地平方米的杨家埠年画博物馆,1月7日上午,在讲解员带领下,大家通过寓意“福、禄、寿、禧”的四个门廊,循序来到杨家埠年画起源、历史成就等7个展区,切身感受民俗魅力。
杨家埠年画起源于明洪武年间,在清中叶达到鼎盛,从清末民初至今的百余年为巩固创新发展时期。年5月,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掏雀图》《状元娶亲》《大发财源》……博物馆内,展示了各个时期的年画作品,还展陈了旧时杨家埠年画全国营销分布图及新中国年画改革的有关文件、创作目录等史料,让大家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流变情况。
经过余年传承,杨家埠木版年画逐步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如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犷朴实,色彩鲜明、贴近生活等,它所表现的题材内容也极为丰富,民间形象地概括为“巧画士农工商,秒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逸事”。
采风团还来到位于民间艺术大观园内的年画制作作坊,现场观摩年画套印流程演示。
探访非遗传承人杨洛书
今年93岁高龄的杨洛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在年画世家,14岁跟随父辈学习年画制作,几十年来刀耕不辍,珍藏年画各样画版余套,有“四大名著”“二十四孝”和《历代帝王全图》等代表作品。
采风团成员来到潍坊市寒亭区杨洛书住处,不大的宅子俨然是他的年画制作“基地”——数名工人按照备好的套色版,依样刷完纸张,再换版刷印,直至木版上的“四大名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据介绍,杨洛书的团队常年保持专业队伍20人左右,年平均印刷宣纸年画万张以上,他的作品被全国各地年画爱好者慕名求购。
在采风团成员的见证下,杨洛书亲身演示了年画制作流程,他激动地说,“年画重回春节”活动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回归,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传承下去,让技艺后继有人,使杨家埠的名字为世人皆知。
年画人才培养
1月7日下午,采风团成员走进潍坊市十笏园文化街区,参观潍坊市美术馆、市民间工艺陈列馆、十笏园文创馆、郑板桥纪念馆,登文昌阁,直观体验潍坊当地历史文化民俗。
新时代,年画如何走进群众生活?在潍坊市美术馆,馆长黄可为采风团成员介绍了当地的许多经验。
针对年画行业创作人才短缺的现状,潍坊市文化馆、潍坊市美术馆申报了“潍坊年画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获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该项目面向全国招收30名学员,采取理论学习、现场创作指导、外出考察交流、毕业汇报展览等多种方式教学,鼓励创作,培养人才,推出一批年画新作。以作品为基础,又成功举办“国家艺术基金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潍坊年画新作展”。年,潍坊市美术馆等单位又联合推出“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全国巡回展”,为年画创作、传承、交流、推广培育了一批优秀后备人才。
年画书法题跋作品
这样的经验在山东还有许多。1月3日,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培基地主办的以“融入新生活,年画进万家”为主题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此外,该学院还聘请吕蓁立、张殿英等6位传承人为非遗培训实践技能导师,进一步推进年画的传承推广。
融入新生活,年画进万家——“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杨家埠木版年画社的杨志滨是“潍坊年画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培训班学员。采风团成员来到他的工作室,观摩他的新年画作品。工作室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他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年画《甜蜜果儿》,在沿袭杨家埠年画色彩饱满等方面特色的同时,作品分“情投意合、喜结良缘、企盼贵子、和谐美满”四个部分,表达人们对于和谐美满生活的直观感受,意趣盎然。杨志滨介绍,除从日常生活选材外,他还广泛借鉴如岩彩画等其他画种技法,从构图形式、色彩构成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走进安丘
1月8日,采风团成员走进潍坊市安丘县,了解安丘木版年画的传承情况。
82岁的张殿英是安丘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年,从山东师范学院毕业的张殿英被分配到潍坊做中学美术教师,而后又到昌潍师专任教。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传承木版年画的计划。
张殿英介绍,上世纪末,为回击“年画消亡论”的说法,他在故乡安丘创办青云山年画馆,还创新性地创作了长32米的木版年画长卷《农家乐》。《农家乐》由多块木版印刷,画中人物余人,创作周期前后历经10年。与创作同步,张殿英还从杨家埠、齐家埠等村,收购年画画版多套,为木版年画的深入研发、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今,在青云山年画馆,张殿英与儿子张运祥一起,恢复失传已久的印金、粉印和拱花技术,同时解决了木版年画裱褙跑色的难题,印出泡在水里不跑色的年画,恢复了木版年画传统制作工艺。
张运祥认为,对于木版年画的当代发展,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它的“本真性”,即把历史上存留的画样、画版,制作工具以及绘稿、刻版、印刷、制作的技艺,尽量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从内容、形式、雕版等技艺方面可进行适当创新。目前,他在保留清代画版的同时,又创作了多个现代“新样子”,其中,像新作“二十四节气”,就将木版年画绘制技艺与文创理念融合,受到众多观众喜爱。
杨家埠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在“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横幅上签名。
“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杨家埠站合影
“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安丘站合影
结束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探索之旅,采风团启程前往江苏苏州,接下来,“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桃花坞木版年画精彩继续!
PS:对本次年画采风活动有任何感想或建议,都可在留言里谈一谈哦~
另外大家还可以在微博发布话题#年画重回春节##行走的年画地图#,来和手艺君多多互动~
年1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手艺网、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开启。1月4日,首站天津启程,二十多位艺术家、设计师、媒体代表等深入年画项目源地进行考察采风。此次采风宣传旨在深度挖掘年画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提升活动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联合地方政府、艺术家、设计师、年画传承人等多方力量,通过采风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将年画更加立体丰富的呈现给大众。
“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为理念,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的14个年画制作技艺,通过论坛对话、培训研修、考察采风、主题展览等一系列活动,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回顾阅读
“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即将启程,你最期待哪一站?
行走的年画地图
遇见杨柳青
行走的年画地图
走进高密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