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海水,历经纳潮、制卤、结晶、采盐、堆坨、过滤等多种环节结晶成盐,这里凝结着汉沽人的智慧与奋斗。已有千年历史的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正不断突破新技术,持续传承盐文化,在年复一年的劳作中,这种滋味是咸也是甜。
一滴海水天蜕变之旅
7月初,前一晚刚刚下过雨的汉沽大地,天空格外晴朗。
沿着秦滨高速下去,道路的一旁是一片片一望无际的滩涂。这片由近两百个米长、米宽的长方形格子组成的滩涂,由于前一晚的大雨,被盖上了一层颜色统一的防雨布。否则,这片滩涂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深红、浅红、红褐、咖啡、巧克力等无数个美丽的大地色系,一格一格整齐地挨在一起,活像一个巨大的巧克力排块。
很难想象,这片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手造就的色彩斑斓的滩涂,是我们平时每天都离不开的盐的母体——结晶池。
之所以形成颜色深浅不一的“巧克力排块”,是由于结晶池卤水的深度和氯化钠浓度不同,卤水中生长着“嗜盐菌”,在不同视觉角度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在5波美度的卤水里,海虾可以自由生长,5到15波美度,最适宜丰年虫的生长,这是一种专门用于鱼饵的海生节肢动物。另外,在不同阶段的卤水中,还生长着海藻、贝类等多种水生生物,它们对卤水具有净化作用,也为食用盐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氨基酸。”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总经理魏立营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由于海盐生产仰仗天时,每一个结晶池生产出来的盐的成分都会因不同年份和天气有着微量的变化,“可以说每一批都是老天赏赐的私人定制。”
“莫谓盐滩土质差,不生五谷不生花。须知贵与蓝田等,种水能收白玉砂。”自古以来,人们这样歌颂汉沽盐场。从古人的诗句中也能看出,盐滩本是农民嫌弃的土地,但在盐工的辛勤劳作和大自然的魔法下,变成了人类生命离不开的神奇物质。
在普通人眼里,对盐的要求是唯一的——咸。但在盐业人的眼里,盐不仅分为海盐、湖盐、矿盐,还有着这个行业自身的各种评价体系。
海水蒸发后浓度升高叫作“卤水”;储存初级卤水的水塘叫“汪子”;描述卤水浓度值的单位叫“波美度”;经过翻动而结晶的盐叫“活碴盐”,相反叫“死碴盐”;堆放盐山的土地叫“坨地”……到了汉沽盐场,每一个生产环节和生产原料,都有自己特定的称谓,而这也是只有从事海盐生产的盐工才能秒懂的术语。
很多人都记得,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个细节:潘冬子巧妙地把盐化成水,浸透身上的棉衣,躲过敌人的搜查。待冒险进山联系上红军部队时,潘冬子再用一口锅把浸透盐水的棉衣熬出一粒粒的盐来。
时空穿梭,斗转星移。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海盐的现代制法与潘冬子的传统妙招,原理如出一辙。
一滴海水,要经过纳潮、制卤、结晶、集坨,整整天的沉淀与升华——当结晶池里的氯化钠浓度达到24.5波美度时,氯化钠晶体析出,蜕变成如白玉砂般的“百味之王”海盐。
如此漫长的过程,既是对人们耐心的考验,也是大自然对咸土地的馈赠。
如果你将海盐和其他类型的盐放在一起,逐个品尝就会发现,海盐的咸从头到尾带着一种鲜味,没有发苦的后味。天津菜系的咸鲜口味也来自海盐的打底,在拌菜中这种来自大海的咸鲜味尤其明显。
“这种咸鲜口味离不开盐场的生态环境,不论生态环境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最终出来的盐都不是那个味道。”魏立营告诉记者,在海盐的成分中,包含着钙、钾、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更接近海水天然的成分,可以平衡人体电解质。
在魏立营看来,人要吃盐,是为了寻找生命中远古的一种回忆。“生命的起源来自于大海,人类也是一种生物,作为一种高级生物,人类向生命的起源寻找最基础的调味品,也算是一种回归原始的状态。”
老字号不断突破新技术
提起天津的老字号,你也许知道狗不理、耳朵眼、桂发祥,但可能不知道汉沽大地上的盐,也拥有这样的一份殊荣。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中唯一的盐企,海盐所使用的“芦花”商标,是食用盐行业唯一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其自然摊晒卤水制盐技术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花海盐”生产区域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
此外,汉沽盐场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轻工业制盐行业十强企业、天津市食品工业50强等重量级荣誉称号。
提起汉沽盐场生产的芦花牌海盐,魏立营言语中掩饰不住骄傲和自豪:“比如在咱们国家标准中,食盐是可以添加抗结剂的,这也是行业的惯例,添加的标准是10个ppm(浓度单位,1ppm即百万分之一)以下,这个添加量是非常低的,对人体是绝对安全的,但是消费者总会觉得,一点不添加会更放心。”
所以,在芦花牌食用盐生产中,汉沽盐场做到了0添加的极致标准。魏立营向新金融记者演示,在环境潮湿的情况下,添加抗结剂的食盐不会结块,没有添加抗结剂的食盐虽然会结块,但用手轻轻一拍,就会自然散落开来,“我们要满足消费者对食盐健康的需求,不光要做到美味,还要让大家更放心。”
由于要经过整整一年的晾晒与蒸发,与其他品类的盐相比,海盐的古法制作考验耐心,过程也更为复杂。在各行各业产能飞速提升的今天,汉沽盐场对自己提出了新要求。
十几年前,汉沽盐场自主研发15万吨饱和卤水真空精制海盐项目,采用滩田饱和卤水直接进蒸发罐的真空制盐工艺,改变“化盐法”制盐传统方式,实现了精制盐生产工艺的新突破。
魏立营表示,通过蒸发罐这种工厂化的模式,实现了直接用饱和卤水制盐的过程,“所以,通过蒸发罐制造出来的盐,跟用整整一年晾晒出来的盐,成分几乎一致,不仅没有多余的杂质,而且保留了海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饱和卤真空制盐是汉沽盐场自主研发的技术,是国内首条生产线。
新金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制盐过程中,卤水成分越单一,蒸发罐的工艺就越好控制,但海盐的制作原料是海水,要实现对最多高达80多种化学元素的海水进行控制,并非易事。
据魏立营回忆,当时,很多家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尝试用蒸发罐制作海盐,但碍于技术上的壁垒,最终都没有成功。“我们的专家团队也是进行了很多次尝试,最终才有了现在这条蒸发罐生产线。”
在魏立营的办公室的茶几上,摆满了汉沽盐场生产的盐产品和盐系列产品,有香皂、沐浴露、口腔喷雾,还有用于清洗果蔬的产品及洗衣液,它们通通与盐有关。每次公司来了到访客人,魏立营都会把这个茶几上由盐制作的日化用品,逐个介绍一遍。
“由于品类越来越多,我们也开发了一些其他新品牌,有些小众产品刚开发出来,有的需要手工包装,有的需要添加一些有益元素,不适合大工业发展,所以我们专门成立了多品种盐公司。”魏立营表示,年盐改取消盐业专营后,长芦盐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不仅会有更多的盐产品,也会有更广阔的市场。
千年老场传承盐文化
自古“鱼盐之利雄天下”。盐,不仅是和平年代老百姓餐桌上的调味品,更是战火纷飞年代国家重要物资储备。
古往今来,战争虽说手段不同,但皆为“利”谋。如果说石油是现代战争的重要诱因,那么,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争战就是为了“盐”——哪国控制了盐田、盐井、盐矿等盐源,哪国便抢得了国兴民富之先机。据《汉书》记载:“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齐国管仲还设盐官专煮盐,以鱼盐之利而兴国。
盐为国之命脉。为掌控盐源,从盐诞生之日起,王室便立有盐法,设“盐人”官职,“掌盐之政令,共百事之盐”。汉武帝还实行官盐专卖,禁止私产私营。到了晋代,私煮盐者百姓判四年刑,官吏判两年。平日,百姓用盐又有严格规定:“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女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尽管官府颁有严刑峻法,但盐之利润实在诱人,私制私贩还是屡禁不绝,终于造就“陶朱、猗顿之富”的神话:猗顿是中国首个盐商,但因为年代久远,知之者不多。倒是陶朱(范蠡),智勇双全,在辅助勾践灭吴后功成名就,而且,范大人知晓越王能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的脾性,私自潜逃至山东,贩卖私盐,富可敌国。
说起我国历史悠久的盐文化,魏立营感慨颇深,他指着盐场的方向感叹:这片场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一粒盐,尝到的不仅是海盐特有的咸鲜味道,更是盐文化在这片土地散发的浓重的历史气息。
长芦盐区是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身处渤海岸位置的长芦盐区占全国海盐总生产量的四分之一。长芦盐区由汉沽盐场、塘沽盐场、大清河盐场、南堡盐场、黄骅盐场组成。其中,汉沽盐场历史最悠久,其前身是后唐同光三年(年)设立的芦台场,在芦台场烧制的盐砖是明清两代皇室唯一的御贡盐砖。
近年来,汉沽盐场作为有千年盐业发展历史的企业,在发展海洋特色旅游、工业旅游方面,不断探索出新,取得喜人成绩。
年,汉沽盐场首次推出了盐业风情旅游,反响强烈,成为国庆期间到滨海旅游客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