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不是一定要上什么课程?其实大家可能对思维启蒙有些误解。我记得在《神奇的大脑》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思维活动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解决上。”问题来源于生活,要我说,只要稍微留心一些,生活中类似于线路规划这种有趣又启发思维的互动有很多。把思维启蒙放置于生活场景中,孩子不仅能够切实体会到思维方式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更会加深记忆,激发兴趣。这才是我们该教会低龄宝宝去做的事情,在生活中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不仅锻炼思维能力,更是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所谓的时间观念、观察能力,都是源自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练习。今天,我总结了6个孩子在生活中用到的思维启蒙方法,分享给大家。既然说是生活中的思维启蒙,那么灵感就是来源于生活,简单易操作。但凡有一个难以实现都算我输……1.出行地图、导航——路线规划能力像在北京地铁线路图错综复杂,不仅这样,北京地图也是密密麻麻。我和孩子的出行偶尔是乘坐出租车,大部分还是依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时间久了,我经常会在出门前和孩子找出地图和地铁线路图,提前规划好出行计划。比如有两个目的地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先去哪一个,再如何去另外一个。如果是坐地铁出行,我会让孩子根据换乘站的安排和目的地的远近程度,让他找到最优的出行路线。我们全家开车出行的时候,我也会让孩子多观察导航给出的线路,告诉他为什么会有三种线路可以选择,什么叫距离最短,什么叫时间最短。慢慢地,他开始感知到如何才是最快捷的方式,比如怎样坐车站数最少,在哪里下车才能少走路等等。这样的思维能力其实非常重要,小处着眼,这是练习他的生活能力,为以后独立出行做准备。往全局看,还会关系到未来出行时间的安排和时间观念的养成。2.看钟表——培养时间观念在我看来,会看时间且有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很多人觉得自己无法有效的利用时间,做事拖沓,其实首先是对于时间的掌控感不强。也就是俗话说的——心里没谱。对时间没概念,更别提去合理地利用和规划。这种生活技能,从小养成要比成人后培养容易得多。我车上的时钟要比正常的北京时间快上15分钟,也算我有意为之,总希望给出行做一些提前准备。有这样习惯的家人们估计不在少数。有时候出行前,我会让孩子告诉我现在的时间,然后我再告诉他预计到目的地需要多久,由他来规划我们出发的时间。还记得有专家曾说过:想要孩子不拖拉的方法就是让他催你,而非你催他。自从用上了这个方法,每次孩子计划好时间,都会催我们快点走,因为再不出门就来不及了。3.做家务——统筹规划高效时间管理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统筹管理,把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安排妥当,也是一种思维能力。我记得小时候有一篇课文,教的就是统筹兼顾,直到现在,这四个字也常常被应用于我的生活之中。工作、安排生活的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是不是做到了统筹兼顾?这种能力也可以在小时候培养起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把自己玩耍、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安排好,需要提前制定统筹规划。曾经有一个周末,我给孩子安排了四件事情,买菜、洗菜、烧水、洗衣服,怎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四件事呢?首先,洗菜的前提是买菜,那么去菜市场就是需要打头阵安排的事情。接下来洗衣服需要的时间最长,可以先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开始洗之后我们再去烧水。烧水和洗菜显然前者需要一段时间,那么先烧水,并且在这段时间洗菜,就可以把时间最高效利用起来。不要指望孩子一次就能掌握其中规律,放手让他们去尝试,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体验。4.逛超市——金钱的概念我是一个经常逛超市和菜市场的人,因为我更喜欢实实在在挑选的过程。休息的时候,拉着孩子在超市货架前走走停停,也是一种放松。别小看带孩子逛超市这件小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人间烟火气,更能锻炼他们最基础的财商。看到我买了5个苹果会用掉一些钱,孩子才明白原来这些苹果大概对应了这些钱数。看到我付钱之后,收银员会找回我一部分,孩子了解了整个花钱的过程。时间久了,他就不会对金钱这件事完全没有概念,知道要节约、也要规划。我们常说现在的小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我们那个时代,5岁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可现在的孩子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其实这样的抱怨对孩子也很不公平,是我们在无形之间给予了他们全方位的保护,导致他们失去了尝试的机会和乐趣。学会花钱,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当然前提是孩子年龄和能力都已经准备好,不能心急。5.游乐场玩耍——多角度观察五一的时候我们去天津玩,孩子在一个新建好的小区内整整玩了一个下午。不得不说现在开发商设计的游乐设施确实很吸引人。城市中高楼鳞次栉比,我坐在旁边陪玩+对着高楼发呆,直到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引导机会。我叫来孩子,让他和我一起观察这些高楼,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差别。从正面看是一个宽一些的长方形。从侧面看又变成了很窄的长方形。那么我们站在两个面的中间看,楼就变成了立体图形。虽然这样的观察也可以在家中用积木、魔方来完成,可以当看到高耸的建筑,孩子的兴趣显然被大大激发出来。接着我俩在游乐场里对滑梯等各种游乐设施进行观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有何不同。有时候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就是在生活中这些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只有充满好奇,才能去观察和探寻,这是一种需要呵护的宝贵能力。6.照顾家人——区分大小、轻重因为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我常常会告诉孩子要体会爷爷奶奶照顾他的辛苦,出门的时候也要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买菜后可以帮奶奶拎一些轻点的东西,吃东西的时候不要任性地把大的留给自己。听了我的话,孩子再和奶奶出门时会有意识地把不同塑料袋拎起来试一试,挑一份稍微轻一点自己拿得动的帮奶奶分担。遇到好吃的水果,他也会仔细观察分析后给老人留下大一点的。而如果家中的人比较全的时候,他会给每个人分到相同数量和种类的水果以求公平。这样的好处是不仅培养了孩子感恩的意识,更让他明白了比较的概念——什么是大小、什么是轻重。当然,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用这样的方法去掌握大小概念,但是在3/4岁的时候,我们家分水果的事情,只要他在都交给他,对孩子来说,这种掌控的感觉,特别好。所以大家也可以尝试起来。思维启蒙一点也不功利,我更赞同这是一种培养孩子会思考、敢思考的能力,不是高屋建瓴的计算公式,而是踏踏实实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思维启蒙方式,但我知道我们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太多可以发掘的场景可以在生活中和孩子玩起来。我总结的经验不是最完备的,希望大家能够留言给我一些灵感。不过,不管哪种方式,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们要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放手交给他们去做。自己安排路线、时间、购物……放宽心,交给他们,相信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终身都需要学习的本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