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津旅游 >> 天津旅游前景 >> 正文 >> 正文

运河城市天津总有一泓秋韵奔腾大运河

来源:天津旅游 时间:2023/7/30

静海区陈官屯镇的运河文化博物馆内,“天津冬菜”展示区极具特色。潘立峰通讯员陈泽宇摄

静海:秀美风光入画来

大运河文化轴建设如火如荼,两岸的景象也是日新月异。日前,静海区“运河风光游”入选“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也是静海区首条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

静海区境内的大运河,南起唐官屯,北至独流镇。河道全长49公里,流经6个乡镇,贯穿静海区南北。

国庆假期走进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一进入展厅便感受到设计上的独具匠心。地面以运河为走向,把两岸村落的分布模型以玻璃地板透视给游客。墙壁上仿古铜的浮雕再现了陈官屯镇悠久历史风光和运河文化内涵。

“我在运河边长大,这是我的家。”胡毅看着博物馆里浓缩千年时光的浮雕,神态悠然。

作为土生土长的陈官屯镇吕官屯村村民,63岁的胡毅年轻时就对运河非常感兴趣。后来,他把自己搜集到的运河往事写成《吕官屯村史》《陈官屯史话》等5本书,详尽讲述了多年间的运河历史。

“运河情滋养了一代代静海儿女。这些年,看到运河文化被保护、开发、利用,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胡毅欣喜地说。

挖掘沿途最“原味”的运河风光,整合沿线文物遗址……今年以来,静海区以大运河为轴,着力打造“运河文化轴”精品文旅路线。

“这一轴有三路,第一路以独流老街、独流老木桥、独流给水所(独流老酒厂)、独流醋厂、春光农场为主;第二路以双塘镇东五台寺、陈官屯运河博物馆、吕官屯耕读之家、艺术陈列馆、桃花堤、唐官屯九宣闸为主;第三路以良王庄多兴庄园、梨花园、牛顿庄园、北岳家园村为主。丰富的旅游点位,串联起运河沿岸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静海区文旅局局长王艳丽介绍说。

如今,行走运河岸边,独流老街、桃花堤、多兴庄园、独流醋厂等等,已成为运河文化的“新鲜血液”。

独流焖鱼、独流刘记白糕干、唐官屯酱货、涮羊肉、陈官屯冬菜和糖蒜……一道道美食佳肴以运河为线精心串联,更是让游客品味到了舌尖上的运河文化。

王艳丽说:“擦亮‘运河文化’这张名片,静海区推出文化、美食、生态相融合的文旅产品,游客可以在聆听故事后,亲身感受当地特色,亲自体验‘非遗’”。

风景、人文、历史、故事,如今的运河岸边,可谓风光无限,更让人充满期待。(杜洋洋)

武清:唱响绿色之歌

一河清水,两岸碧绿……国庆假期,大运河武清段八孔闸处的郊野公园成了市民休闲娱乐打卡地。

“你看大运河的水多清澈,水面多宽阔,还有芦苇和荷花,这里的景色太美了。这几天我们都来这里赏美景、拍视频、发朋友圈,分享给亲朋好友。”多位当地居民一边拍摄,一边赞叹。

武清区水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陈振介绍,大运河在武清区全长约62.7公里,流经6镇70多个村。为把古老的大运河建设得更加美丽,他们积极实施河道清淤、护坡、蓄水等工程。截至目前,已对52.5公里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总投资近14亿元,治理后的河道底部宽度都在32米以上。

随着大运河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两岸生态系统日趋完善,乔灌草植被科学配置。金秋时节,走进位于该区多个沿河村庄的果林风景带,大片的果树上硕果满枝,香甜味扑鼻。农业观光带里,灌木、乔木错落有致,有些树叶已经悄悄变红……

“一芳田”家庭农场负责人邓轩高兴地说:“近年来,我见证了大运河的新变化──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绿了,用大运河水浇灌的瓜果特别香甜,每年都吸引很多中小学生前来。”

为保护好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消除污染源,武清区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配套设施建设,投入资金逾2亿元完成沿线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全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等措施,促使大运河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目前本土鱼类已增至15种、原生水生植物已增至13种。

近年来,武清区坚持以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功打造终南手工木雕、花丝镶嵌、景泰蓝和手工盘扣等一批优秀文化创意产品。积极完善区、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格化联查联动措施,公布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四仓遗址考古勘探等。

“目前武清区正在积极编制大运河武清段通航方案,并启动相关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实现通航。积极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相关部门对接,让大运河通航线路一直通向河北廊坊香河段,继而跟北京通州段对接通航。不久的将来,从武清坐船去北京,将变成现实。”武清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陈忠权)

西青:杨柳青古镇赋新韵

秋意渐浓,京杭大运河岸边的杨柳青古镇景色宜人。潘立峰通讯员袁忠清摄

国庆假期,秋意渐浓,京杭大运河岸边的杨柳青古镇景色宜人。人们流连在悠悠河畔,徜徉在青砖灰瓦间,感受古韵古香,享受秋日时光。

杨柳青古镇是漕运时期商贾云集、货来八方的重要漕运码头和经济重镇,也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历史文化名镇。汩汩河水诉说着这个千年古镇“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悠悠历史。

“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自年起,西青区正式启动‘寻根大运河’活动,由新闻记者、历史文化学者组成采访团,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南下,溯河寻根,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漫步在运河畔,西青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文史组组长杨鸣起向记者娓娓道来。

年4月,西青区发布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公园规划占地面积余亩,规划历史名镇、元宝岛、文化学镇三大板块。年7月30日,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元宝岛)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西青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古韵、作品、精品”工作要求以及体现“中华魂、明清风、天津味、年画神、运河韵”的总体思路,高位推进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作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元宝岛将集中展示明清时期天津运河文化盛景,围绕东渡口和西渡口布局核心文化设施,修复沽水村台生态风光,打造津沽生态文化体验区。

西青区以运河文化带为依托,加快推进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选址扩建工程,以及天津传媒学院产学研创基地等一批运河文化项目建设,串珠成链、由链成带,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全力打造大运河上闪亮“明珠”。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的生机,让千年古镇展露新颜。”杨鸣起说。(王音)

(大运河新闻)

来源:天津日报

----------------------

制作曹宇

编校延晨徐蓉

一审桂艳张莉

二审义富肖东

三审晖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