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海船入河张家湾
张家湾是通州的大镇,下辖五十多个村子,更是因为地处运河边,成为曾经热闹繁华的古镇。
元朝在北京建都后,别的不说,单粮食,每年就需要一千二百多万石。
北宋时期也是通过运河运粮食到首都,最高峰的运量是每年七百万石。
到了元大都这会儿,这运力跟需求比差得太多,况且,此时的首都从开封变成更远的大都了。
至元十九年,也就是年,丞相伯颜建议通过海路运输南方的粮食。
第一次运,路线是从上海的崇明走海路到天津,船队装了四万六千多石粮食,海上漂泊了一年,到大都就只剩了四万二千多石了,四千多石都在路上损失了,别说船可能沉,就是驾船的人也得吃啊。
元朝至元二十七年,也就是年,每年从海路运输的粮食一百五十多万石,年会通河就开凿成了,漕船可直到直沽,也就是天津。
年郭守敬动工开凿了通惠河,粮船可直到大都城内的积水潭,这就不但有内河漕运,还有海河联运,光是海路,高峰时每年可以运输三百五十万石。
就因为海路运粮,就因为两个古人,这才诞生了张家湾古镇。
草原上的英雄,下海是外行。不过元世祖忽必烈想到了两个人可以帮他,朱清和张瑄,这二位非等闲之辈,都是海盗出身。
朱清小时候家里穷,出门给人打工用船运沙子,东家太狠,可架不住哥们脾气爆,把东家杀了,后来,朱清远走海上,聚集亡命徒,既贩私盐,又劫船只。
有一次他贩盐来到吴淞江,遇见了张瑄。
史书记载,张瑄从小父亲就死了,跟着母亲要饭,长得人高马大,力气过人,重要的是吃喝嫖赌都在行,这就属于地痞流氓了。朱清跟他一聊,太对脾气了,于是和张瑄结为兄弟,一块当海盗。
朝廷搞海运,首先就想起了这两个人。
为什么呢?因为这俩人自打联手,买卖越做越大,十五六年的时间,手下聚集了几千人的武装,海盗船有五百艘,黄海、渤海,贩盐劫船,往来飘忽。
到了元朝打南宋时,元军需要水军,朱清和张瑄想结束漂泊的生活,就投降了元军,俩人都成了正规军的千户。
他们多年在海上折腾,对海上行船的路线那是太熟悉了,行船用指南针、设航标,都是他们发明的,就连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大船,也是这些海盗的后人建造、驾驶的。
甭说别的,元军刚打下临安时,皇宫里那些珍宝书籍文物,走陆路运因为还有宋军的占领地,不安全,就是让这哥俩走海路给运回大都的,既然如此,运粮食当然也没问题。
为运粮,朝廷封二人为大将军,佩虎符,设万户府办公,专管海运。
这里的万户府,可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万户侯,万户侯是指那种带封地的爵位,朱张二人的则是是指明朝军队里的官职,他们的手下,随便一个都是能带几百上千人的队长,想来这哥儿俩的官职应该也不低了,牛啊!海船运粮到天津,把直沽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搞成了天津卫。
郭守敬修了通惠河,粮食以及各种海运来的物资,就从天津走运河再到今天的张家湾。
天津昔日运河繁忙景象
张家湾原来更不起眼,都说是因为成了大码头,张瑄在这管事,才开始叫张家湾的,元朝有漕运万户府的官,就是从朱清、张瑄开始的。
河上舟楫往来,文化也随之流动。张家湾有个佑民观,也叫天妃庙。
明朝万历皇帝的妈就是通州漷kuò县人,还曾捐资修缮,康熙皇帝也曾给它题匾“保障漕河”。
关键是,这个庙既供奉河神也供奉海神,海神就是南方海边的妈祖,也跟着漕船来了。
而且,每年端午节庙会,这儿的运河上也赛龙舟,漕船的人集资演戏,答谢河神海神,出资的主要是江浙的客商。
那时节,张家湾百货云集,商铺众多,人流熙攘,仓储少不了,至今还有皇木厂等因为存放物资而叫成的一些地名。
漕粮到大光楼那边以后,张家湾主要作为商旅客船码头,但依然热闹不减。到明代,朝廷担心倭寇顺着运河过来,还修了城墙,今天还有遗迹。
有人考证,明朝人写的《三言二拍》,很多描写就是张家湾的街市景象。再有,曹雪芹的家族墓地在这儿,更发现了曹雪芹的墓碑,使红楼梦的作者葬在哪儿有了结论。
如今张家湾也有了博物馆,品味历史,值得一看。可以期待,等到大运河全线开通,张家湾一定会更增几分繁荣。
大运河不仅成就了张家湾,更是见证了大通州几百年的历史,通州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事,咱们下期接着聊!
北京交通广播FM推出60集“千里舟行下江南”全景再现大运河文化
“水波潋滟,直向江南秀色;舳舻千里,彰显通漕天下”。“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作品、北京交通广播特别策划的60集音视频立体式专题节目《千里舟行下江南》本周起在FM正式推出,同步登陆各大新媒体平台,带领大家从万里长城到西子湖畔,触摸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搏,感受千年古“运”,锦绣长“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在世界三大运河中开凿年代最久,流域最广,全长多公里,“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即为当年漕运忙碌景象的真实写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融合交流的灵魂和国家统一强盛的命脉,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年,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交通广播推出《千里舟行下江南》,致力于向大家传播运河文化包容、开放、开拓、进取和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打造京味广播,重塑城市记忆,通过聚焦大运河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人物、旅游,以及历史掌故、考古、故事传说等多个角度和节目互动、线下活动等多种传播形式,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篇文章做大、做实、做好,传播运河文化,凝聚城市精神,建设文化中心,传承中华文明。
关于大运河的历史记载,散落在多部史籍资料中,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北京交通广播创作团队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前期采访组历时16天,游历10座大运河沿线城市,后期加以提炼整理,将古今故事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稿件,由金话筒奖获得者郭炜演播、资深广播音响制作团队完成这一专题的后期制作。
本系列节目采用全媒体、多平台的传播模式,辅以视频纪录短片和3D音频选集,带大家全方位感受“大运河文化带”的悠远神韵。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每周一到周五12:30-13:00
锁定北京交通广播FM.9
大运河纪事——千里舟行下江南
《听天下》正在播出
戳图片,在听听FM收听
总策划:边建、李秀磊
监制:蔡明可、唐琼、陈炳岩、延安、张丽、李哲勇
编辑制作:程涵
播讲:郭炜
音频包装制作:梁和芝
新媒体包装制作:薛晓明
项目执行:张世强、郝冬梅
素材来源:网络
实习编辑:丁敏行
值班主编:车水
点个
和更多朋友一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