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网」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过5年的纵深推进,在基层已经呈现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发展势头。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两批共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旅游业改革之花结出丰硕成果。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面向未来共享发展的理念与谋划,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根基和保障,以现代旅游治理机制探索与实践,让旅游业的脚步走得更稳,更快,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近一步。
然而,体制机制的改革不可回避的是结构、重组、融合的过程。革新并无捷径,所有的成功在被认可之前都不乏质疑、试错、争论的一段经历。体制机制的改革要求旅游业主动置身激流之中,全域旅游带动的新思路、新举措,既能大道至简地统筹资源要素,又能细针密缕地深入服务细节。以旅游的柔和韧性,建立综合管理体系,探索合理、健康的共建路径,共享发展未来的红利。
尤其是在县域级,韧性适应,让旅游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代表着地方在体验经济、创意生活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创新力和生长力。
外滨大黄河,内依中条山,表里山河的地域特色,是芮城县发展旅游业的“天赋”,作为“天选之地”。在距今万年前,黄河岸边的西侯度村亮起了人类的第一把火,照亮了离文明源头最近的地方;黄河人家倚靠的巍巍中条山山脉,不仅是一座承载华夏文明的文化圣山,也是中原地区的北方生态屏障。
从学习自然到利用自然;从顺应自然到守护自然,凭谁想象,一个县城居然让山河与国运紧密相连,用人与自然的共处之道传承智慧的记忆,凭借历史与文化构筑起“古中国核心地”的实存。
可以说,有着建县余年历史的芮城,旅游业的发展与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密切相连。在这片县域面积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各类古遗址余处,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国保单位12处。永乐宫、城隍庙、寿圣寺砖塔、广仁王庙等以“国家级”的文化含量,输入山河国运文化命脉,彰显着芮城旅游与众不同的文化符号。
然而,大河仙境处,芮城却是人未识。旅游者的文化认同与目地的形象感知造成的差异,让芮城旅游市场仍然属于小众客群,吸引的是考古、建筑、美术、艺术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研学团体。
旅游现状是旅游景区也是文物保护单位,两者内核肌理相连,管理体制难从。此外,市场缺少新业态、新产品、新消费,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质量不高都成为芮城旅游产业的现实发展障碍。
当全域旅游以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的战略定位指导县域旅游发展时,“全域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将芮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提升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
年,芮城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芮城政府开始思考,如何将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的聚能强势,体制机制改革与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结构优化及效率提升等全域旅游系统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寻找新出路。
因此,无论从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势,还是市场供给需求的变化,从公共文化服务敏感嫁接到旅游公共服务管理质量提升,芮城旅游亟待一场自上而下的体制机制变革和由下往上的大众旅游市场支撑。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芮城全域旅游速度与激情
在政府体制的纵向隶属关系中,县域政府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主体单位。县域体制机制的改革,是以创新实践对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向高质量、高标准路径的有序考量。
●建立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领导机制
芮城县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年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执行组长的“双组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所有县级领导挂联旅游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
先后召开63次党政联席会议及专题会议,定期研究全域旅游发展重点事项。芮城县全域旅游规划工作联席会议上,县委书记张建军要求,创建责任单位要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依托人大和政协形成督办机制,成立芮城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督办领导组,进行创建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突出重点问题。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芮城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方法,成立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作为常设议事协调机构,统筹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并成立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改、住建、财政、公安、水利、交通、市场监管、商务、公路、交警等部门,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年,芮城县在全面落实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机构改革中,将文化、广电、旅游和文物等行政职能整合,组建芮城县文化和旅游局,作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县文物局牌子。将科学的制度设计理念内化到旅游综合治理的领导机制,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全要素协同之道。
从清晰的界限划分,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实现具体事务,芮城围绕着产业融合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域旅游模式探索上率先突破,以“五域模式”打通实践管理闭环、空间闭环、产业闭环、服务闭环、市场化闭环,全域旅游的创建从解决“有没有”到实现“好不好”的跨越式改革。
●强化部门联动,建立综合管理体制
强化“党政统筹部门协作”综合协调机制,由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牵头,联合发改、住建、财政、公安、水利、交通、市场监管、商务、公路、交警等部门,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明确全域旅游创建的分工表和进度表,实行部门领导包联责任制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县—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村(景)—企“四级联动”,落实定项、定时、定点、定人、定额、定标“六定”措施,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构建起党政统筹、部门协作、企业争先、职责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制和格局。
芮城县大力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创新,推进“1+3+N”旅游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开展联合执法,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督执法能力,严肃查处损害游客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实现旅游执法检查的常态化。
成立芮城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建立旅游安全联合执法制度,设立旅游审判合议庭,A级景区设立警务室。通过旅游综合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芮城县公安、法院、工商在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中的责任分工,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益提供了坚强保障。
成立市场监管局旅游执法大队,建立常态化旅游安全联合执法制度。由县文旅局牵头,公安局、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参与,实施全面监管机制,加强对旅游安全的检查。
在全国首创“旅游卫士”,永乐宫壁画保护的安全保卫工作,配备专职人员15名,试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逻制,开展设施看护、应急事件、抢险救灾等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芮城县实施《旅游行业失信惩戒实施制度》,加强对旅游经营、导游业务、星级酒店或乡村旅游服务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平稳有序运行。
●着力构建现代旅游综合治理体系
构建“1+3+N”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力量,调动餐饮住宿行业协会、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爱心志愿者协会、汽摩协会等社会组织,明确权限和职责,倡导和践行行业自律,积极宣传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度参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创新培育新业态,引领消费新时尚,引导和规范行业新风尚,逐步构建起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现代旅游综合治理体系。
芮城县依托现有执法力量,建立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平台和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依托运城市统一的“”政务服务热线,提供咨询服务,受理群众诉求、社会安全检测预警,保障旅游市场秩序和谐、有序。芮城县人民政府网站、芮城市场监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