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数风景区是“以具有美感的自然资源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综合体”。然而,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给风景区带来巨大的冲击,短期的趋利行为代替了风景区的保护和健康发展,风景区的继续发展在“短期趋利行为”和“长远健康发展”之间犹疑徘徊,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
杭州灵隐景区历史悠久,以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为核心内容,其发展历程在我国传统风景区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又由于其紧邻杭州市区,环境容量狭小,城市化进程加剧,景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研究灵隐景区的历史变迁、文化特征、景观特点等,可以把握景区发展的历史脉络,对景区的当代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杭州灵隐景区以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闻名。景区地形地貌独特,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成为吸引文人士大夫游览以及方外之人修持的好去处。
自西晋末年,僧人慧理在咸和五年(年)建灵鹫寺以来,佛教文化逐渐成为影响景区发展的主导因素,开始了灵隐景区长达多年的宗教胜地历史。灵隐景区的历史变迁过程,与佛教文化始终相依相随,这是景区发展的文化脉络。
其次,佛教文化的传播主导了景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互融合的过程和形式,决定了景区的寺院布局,继而影响到景区空间形态的形成。灵隐寺和天竺三寺始终是主导灵隐景区发展的核心。灵隐寺和上天竺寺位于景区首尾两端,下天竺和中天竺二寺占据中枢。灵隐景区大小景点的历史变迁基本沿着灵隐寺至上天竺寺一线展开,与寺庙、自然风景等形成有机的整体。
灵隐景区佛教文化兴衰演变,不仅仅表现在景区的整体发展,景区空间形态、景点布局、香道及游览路线等都由于佛教文化的演变,也在不断变化。
灵隐景区的发展历史分期
1.1东晋至南北朝——创建阶段僧人慧理在东晋咸和五年(年)建灵鹫寺,年建灵隐寺,年建翻经院(即下天竺寺)。灵隐诸寺初创之时,十分简陋,规模也较小。南北朝时,由于诸朝皇室都较为推崇佛教,梁武帝更是赐田地于灵隐寺,各寺院有一定的发展。
1.2隋唐——发展阶段杭州佛教自唐始逐渐兴盛。唐代不少诗人在吟咏中都把灵竺、孤山等处的寺庙比作“龙宫”、“蓬莱”,可见当时寺院已具相当规模。中天竺寺、中印寺在隋开皇十七年(年)由印度僧人宝掌禅师建立。两座寺院的创建是灵隐景区的寺院布局逐渐向景区内部延伸的开始。
1.3五代吴越至南宋——鼎盛阶段从五代吴越开始,杭州佛教发展进入高峰期时期。南宋建都杭州后,灵隐景区的佛教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南宋嘉定年间(-年),朝廷品第江南各寺,分别评出禅、教、律寺“五山十刹”,据记载:“灵隐寺为禅院五山之一,中天竺寺为禅院十刹之一,上、下天竺寺为教院五山之二。”
1.4元以后至民国——衰败阶段南宋灭亡后,灵隐景区佛教趋于萧条。元以后至民国时期,灵竺诸寺迭遭兵火之灾。虽然朝廷扶持有加,寺院屡有修复,但始终未能恢复往日盛况,鼎盛时期所建寺院也多有废弃。
1.5现代现代社会,人们更多的重视景区的旅游价值,造成景区旅游发展过热,加重了景区的基础设施负担,对景观资源保护与景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406.html